积水退去,环卫工人清扫路面。 钱立群供图
6日至7日,泰州市出现罕见特大暴雨,24小时降雨量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一次,但暴雨过后仅一天时间,全市各地路面积水基本清除。
这轮降雨量有多大?市气象台负责人介绍,7月6日12时至7日16时,我市中北部地区出现罕见特大暴雨,其中医药高新区(高港区)降雨量达到349.5毫米、海陵317.5毫米、姜堰287毫米、兴化233.7毫米、泰兴144毫米、靖江26.2毫米,其中海陵和姜堰创有气象记录以来日降水量历史极值。此前海陵记录最高日降雨量是1970年169.4毫米,本次降雨量接近1970年的两倍。此前姜堰记录最高日降雨量是1993年的192.2毫米,本次降雨量是历史记录的1.5倍。
(相关资料图)
罕见暴雨对我市排涝能力是巨大的考验。
在暴雨影响下,我市内河水位快速上涨。7日16时,兴化水位2.29米,超警戒水位0.29米;通南地区黄桥站水位4.30米,超警戒水位0.50米;周山河水位4.63米,超警戒水位0.83米;主城区泰上水位(美好上郡)4.21米,超警戒水位0.41米。在内河水位全面超警戒线的情况下,我市仅用一天时间,就全面稳定了面上形势。能取得这样的成绩,得益于近年来我市在防汛防洪体系建设方面打下的坚实基础。
“增强防汛能力,提升应急处置水平是我们近几年防办工作的重点。”市水利局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高鹏说,这次在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预警后,市防办两次组织气象、住建、应急、交通等部门会商研判。根据《泰州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》,市防指于7月7日10时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,市防指各成员单位积极行动,应对有力。
近年来,我市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,同时开展防汛抢险1小时应急响应圈建设,沿江各市(区)结合水利工程体系、行政区划、自然地理条件,建立起了“全覆盖、无缝隙”的1小时防汛抢险应急响应圈。
此外,近年来重点建设的水利工程也在此次防汛排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市水利部门联合调度232座长江和328国道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全力外排涝水,7月7日8时至7月8日8时,沿江夏仕港、口岸闸等六大排水口共抢低潮排放通南地区涝水9147万立方米;高港枢纽动力抽排通南地区涝水696万立方米,抽排里下河地区涝水1593万立方米;里下河地区共开启排涝站955座,排涝流量达每秒1661立方米、抽排圩区涝水总量约5376万立方米。
城市管网也在这次暴雨过程中,体现出极大的“包容”。
24小时累计降雨量达317毫米,远远超过按照30年一遇暴雨强度设计的城市防内涝标准(229.2毫米/24小时)。在此情形下,7月7日上午,主城区积水深度超过30厘米的主次干道约23处,点位数量与往年暴雨天气基本持平,一些近年来的新建道路(如鼓楼路、海陵路)和列入重点整治工程的积水点均经受住此次暴雨的考验。市区累计出动235人、应急车辆22辆、水泵33台,连续奋战30多小时,通过人工助排、水泵强排等措施进行积水点处置。7日16时暴雨停止后至18时,除个别道路和小区地库,积水基本消除,交通通行恢复正常。
据介绍,自2020年以来,全市累计投资19.5亿元用于雨污水管网新改建及检测修复,老旧雨污水管网检测基本实现全覆盖,并建立以5至8年为周期的循环检测修复机制,全力保障管网运行安全。截至2022年底,市区960个小区(组团)中,已有610个完成雨污分流改造,较好地解决了以往因雨污合流、管网损坏、排口堵塞等造成的小区内部积水问题,增强了极端天气下的排水能力,剩余老旧小区改造将在2025年底前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