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近些年,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扎实推进,摆脱贫困枷锁的大凉山却成了网红眼中的“天然流量池”。不少网红对这里趋之若鹜,纷纷前来寻找致富密码,搞的却是假助农、伪慈善的卖惨带货。
找“最穷的村民”、拍“最破的房子”,表面上的善举,背后很可能是网红团队精心策划的悲情戏码。被视为大凉山网红最早推手的韩某,因虚构大凉山贫困以直播带货牟利,被警方行政拘留。由此,一众网红们吸睛引流的“成功密码”也被公之于众——“卖惨”是核心情节、“带货”是最终归宿,每天都会编写剧本,女孩哭不出来就掐,早就无人居住的土房子成吸粉道具,至于直播带货的农产品,大多来自几百公里外的经销商手中。到头来,网友们朴素的同情心被恶意利用,一再渲染凄惨的造假摆拍,也加深了公众对大凉山地区的刻板印象,而那些借慈善之名、获不义之财的无良主播却赚得盆满钵满。
假公益、伪慈善大行其道,绝不限于大凉山一地。短视频兴起以来,巨大的眼球效应使困难群体有更多机会得到关注,却也让一些无良主播看到了商机。有的主播摇身一变成了慈善家,以帮助网友筹钱治病为名,直播销售假珠宝;有的网红一边塑造靠双手吃饭的励志形象,一边又讲述为患癌丈夫筹钱治病的辛酸故事。借卖惨摆拍大肆敛财,透支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,伤害的是扶危济困、乐善好施的社会道义。套路化的故事讲多了、“狼来了”的剧本听多了,也会让人们对真实的悲情际遇不再敏感,使真正有困难的人难以获得帮助。
社会善意经不起折腾,网络不是法外之地。随着国家加强短视频行业规范管理,全社会对严肃处理卖惨带货的呼声越来越高,有关部门也相继开展防范“假慈善、真行骗”违法活动宣传教育。而着眼于现实,从寻找“困难户”,到编造新故事,再到账号运营、带货培训,“卖惨”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,这也给相关监管带来了难度。在这方面,既需要有关部门升级监管策略,更需要平台坚守底线、筑牢堤坝,不给虚假的卖惨营销提供舞台。利用技术手段加大审核,对慈善相关内容强化把关,让招摇撞骗之流最终吃不了兜着走,才能倒逼从业者敬畏道德底线、法律红线。(实习记者 高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