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为正在制作作品的郭墨涵。 记者 郭莉萍 摄
“青春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美好的,是梦幻的,尤其是对于女孩子,青春如同盛夏的花朵,绚丽多彩。可是,对于我来说,青春的印记是一盏孤灯,是日日夜夜叮叮当当敲击铁板的声音。”郭墨涵这样形容她的青春,“我的青春印刻在日日夜夜锤锻的心爱的铁板里,书写在你用心用情去创作的作品里,选择铁板浮雕,我从来没有后悔过。”
(资料图片)
5月2日,在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郭墨涵铁板浮雕艺术工作室里,青灰色为主色调的一幅幅生动图画跃然铁板之上。这些都是郭墨涵以铁板为纸,以锤子、錾子为笔,用数以万计的重复捶打创造出的精美艺术作品。
在这些作品里,凝结着郭墨涵与众不同的七彩青春,也镌刻着她对铁板浮雕艺术的热爱与传承。
郭墨涵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“郭氏铁板浮雕艺术”的传承人,目前任教于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,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郭海博的女儿。
“父亲以前从没想过让我传承他的手艺,小时候他让我学小提琴,想把我培养成一个淑女。”郭墨涵笑着说,提起和铁板浮雕艺术结缘的往事,她感慨,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”
十几岁时,郭墨涵在父亲的工作室里,用下脚料砸一个歪着的牛头,正是从那一刻,父亲看到了她对铁板浮雕浓厚的兴趣和热爱。2011年大学毕业后,在她的恳求下,父亲才终于同意让她系统学习铁板浮雕技艺。
“这项手艺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在开始的七八年里没有人知道我的存在,都是自己默默无闻地学习。那时我也没想过自己在将来能做到什么程度、是不是能挣到钱,只是因为热爱,才把这件事坚持下来。”郭墨涵说。
在她看来,带着功利心是做不好铁板浮雕的。与其他艺术不同,铁板浮雕既耗费体力也耗费耐心,而且充满危险,在最开始的学习阶段,把手砸得青紫甚至出血,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。经历了上百块铁板的失败,她才终于在2017年展露头角,这项技艺也慢慢被更多人看到和认可。
郭墨涵的作品《雄关漫道》曾入选“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13届全军美术作品展”。2022年,她创作了一幅名为《烈火骑士》的作品,刻画了重庆山火中骑摩托车上山运送物资的一群热心青年人的形象,这幅作品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。“今年我准备创作一幅《逆行者》,目前还在构思阶段,想法就是刻画出每一次发生灾难时挺身而出的医生、警察和消防员,赞颂他们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。”郭墨涵告诉记者。
郭墨涵的作品大多围绕弘扬爱国精神、民族精神等主题来进行创作,她认为,没有什么比铁板浮雕更能体现这种热烈的情怀。“铁板浮雕的精神内涵太丰富了,这项技艺本身就包含了甘于寂寞的恒心,勇于进取的决心,和不计得失的诚心,所以,我希望能用这项艺术去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。”
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并加入到非遗传承的事业中来,郭墨涵在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开设了“工美匠心——铁板浮雕”等公开课与选修课。许多来自东南亚等国家的留学生被这形神兼备的艺术品所吸引,积极参与课程。一名来自孟加拉国的学生跟随她学习后,创作了作品《变形牛头》,并用这个作品参加了上海合作组织全国职业技能大赛,并获得了金奖。说起这件事,郭墨涵语气中难掩欣喜与自豪。
“我们中国的技艺能够走出国门,让更多外国人惊叹并学习,在国际上引领一种艺术潮流,这是让我非常高兴的事,这也充分体现出我们的文化自信——铁板浮雕艺术永远属于中国。”郭墨涵说。(记者 郭莉萍 见习记者 刘佳琪)